绿林蛇

Boiga cyanea   Dumeril,Bibron, and Dumeril
   

  170  浏览



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背面纯绿色,鳞间皮肤色黑。全长1.5-2m。
描述依据标本 云南1雄(江耀明,黄庆云,1984)。
形态描述 全长(845+265) mm.
头较大,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眼较大,瞳孔直立椭圆形。躯干较长而略侧
扁,尾较长。吻鳞宽大于高,从背面仅能见其上缘;鼻间鳞宽大于长较多;前额鳞外侧
向下伸至鼻鳞与眶前鳞之间,前额鳞沟明显长于鼻间鳞沟;额鳞前宽后窄,五边形,长略大于宽,长度约等于从它到吻端的距离,而短于顶鳞;鼻孔位于前后鼻鳞之间,前鼻鳞大于后鼻鳞;颊鳞1,前宽后窄,略呈三角形,长略大于高;眶前鳞1,较大,上缘伸达头背面,但与额鳞不相接;眶后鳞2;颞鳞2+3;上唇鳞8,第2枚最小,第3至第5枚入眶;下唇鳞11,第1对在颊鳞后彼此相接;前后额片长约相等,后额片彼此不相接,其间隔以小鳞。背鳞平滑,窄长,21-21-13行,排列成斜行(M. Smith, 1943,记肛
前背鳞15行),脊鳞略扩大,后端宽圆;腹鳞略具侧棱,239枚;肛鳞二分;尾下鳞双行,128对。
上颔齿16枚,最后两枚扩大,弯曲有沟,与其前方齿列之间有一间隙。
液浸标本背面为一致绿色,腹面前部黄白色向后灰白色,尾下灰黑色,头腹浅蓝色。
文献记载:Taylor(1965)记泰国标本上唇鳞9,第3-5枚入眶;腹鳞 237-257,尾下鳞125-158对。Cox(1991)记泰国标本上唇鳞8,第4-6枚入眶。Smith (1943)记初生幼蛇浅褐色、浅红色或粉红色,有或无深色横斑(fide Blyth and Stoliczka)。全长雄性(1160+340)mm,雌性(1420+440)mm。
收缩态半阴茎达第12尾下鳞。远端一半被粤,冠部极大而具扇褶,边缘具刺,稍后为一较短区域被6-8纵行粗大肉质刺,其余部分为光滑的纵褶区(Smith, 1943)。

生物学

习栖山区林中水源丰富地方;产卵9-13枚(Cox,1991)。泰国一标本采自距地面高约2m的树洞内,捕捉时或此后用手抓握时,都不主动咬人。在泰国的垂直分布范围为1780—2100m (Taylor, 1965)。

生境信息

习栖山区林中水源丰富地方;产卵9-13枚(Cox,1991)。泰国一标本采自距地面高约2m的树洞内,捕捉时或此后用手抓握时,都不主动咬人。

海拔范围
国外分布

国外广泛分布于中南半岛,泰
国,缅甸,印度(阿萨姆)及锡金(Welch, 1988).


国内分布

江耀明与黄庆云依据云南大学生物系赠送给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的1号标本,首次报道此蛇发现于我国云南(地址不详)。